质量控制是保证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根本,是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漏报调查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三网监测”中,为确保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县(市)、省级每年都进行了严格的数据漏报调查,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每年对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进行国家级监测数据的漏报调查。现将县(市)“三网监测”数据漏报调查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县(市)级
在县(市)级,主要是在相关部门寻找死亡线索,了解人口数、出生数的差异等。以下为需要访问的相关部门及需要查看的资料。
1.市内有妇产科、儿科的大医院,县所在地的地区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大型厂矿、部队医院等
妇产科:
分娩登记本、围产儿死亡登记本¾¾抄录监测地区的孕产妇死亡、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高危人群”(出生体重<1500克,Apgar评分低,双胎等)、先天畸形(无论严重与否)病例名单(包括母亲姓名、住址等)。
孕产妇死亡登记本、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了解孕产妇死亡及危重转院的孕产妇名单。对于危重转院的孕产妇要一追到底。
儿科:
出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登记及死亡登记¾¾抄录监测地区死亡、病情严重未痊愈(包括好转或自动出院)、先天疾患、极低体重(尤其是年龄小,住院时间短)的0~4岁儿童名单。
急诊科:
查看急诊记录、死亡证明的存根,抄录监测地区0~4岁死亡儿童及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
查看死亡证明的存根,抄录监测地区0~4岁死亡儿童及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病案室:
(1)死亡登记本:查找所有科室的有关监测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育龄妇女死亡名单。查看死亡育龄妇女病历,了解个人史中的月经史,以便确定是否为孕期死亡的孕妇。
(2)根据妇产科抄录的死胎死产名单,查看其母亲病历,了解分娩过程及Apgar评分,以便确定误诊为死胎死产的新生儿死亡病例。
(3)查阅从妇产科、儿科抄录的死亡、“高危人群”的病历,了解父母姓名、电话及详细地址等。
2. 县(市)防疫站
了解全县及抽样乡(镇)的卡介苗应接种人数及实际接种人数(即当年出生数)
查看监测地区死于传染病的育龄妇女和5岁以下儿童名单(具体地址等)
3. 县(市)计生委
了解全市(县)、区及抽样乡(镇)的出生数,询问其统计口径(一般为上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及是否包括流动人口等。
查看监测地区的育龄妇女、5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单(具体地址、父母姓名等)。
4. 县(市)公安分局
在户籍管理科了解全市(县)、区及抽样乡(镇)的出生数,询问其统计口径(一般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及是否包括流动人口等(一般半年以上统计人口数及出生数)。
根据死亡销户记录,查看监测地区的育龄妇女、5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单(具体地址等)。
核实医院等部门抄录的死亡情况(是否有销户记录或查找户主的姓名,住址等)。
5. 其它:
从民政部门或火葬场的火化证明中查找育龄妇女、5岁以下儿童死亡线索。
二、乡镇(街道)级
1.乡(镇)计生办或街道办事处
将乡(镇)计生办或街道办事处的出生登记、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及孕产妇死亡名单,与乡镇(街道)卫生院0~4岁儿童花名册或出生花名册、儿童死亡登记册、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相互核对。
2.乡镇(街道)派出所
将乡镇(街道)派出所的出生登记、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名单,与乡镇(街道)卫生院0~4岁儿童花名册或出生花名册、儿童死亡登记册、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相互核对。
核实从医院等部门抄录的死亡情况,了解死亡是否有销户记录或查找户主的姓名,住址等。
3.乡镇(街道)卫生院
将抽样村(居委会)的0~4岁儿童花名册与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出生医学证明》、孕产妇系统管理卡、儿童预防接种卡、产后访视卡互相核对,了解抽样村(居委会)活产漏报情况。
查阅乡镇(街道)卫生院前5年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对预防接种中断的儿童进行追踪。
将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与儿童死亡登记册核对。
将在医院、公安分局、防疫站、计生委抄录的活产及死亡名单与乡镇(街道)卫生院的0~4岁儿童花名册、儿童死亡登记册、孕产妇死亡记录及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核对。
注意翻阅乡镇(街道)卫生院前5年内的0~4岁儿童花名册,有无登记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而漏报死亡卡的情况。
三、村级
将从县(市)、乡镇(街道)两级医院、公安、防疫、计生等相关部门抄录的该村(居委会)活产及死亡名单与村医、村接生员(保健员)、村妇会主任、村会计等有关出生及死亡记录核对,并入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