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中国儿童死亡监测数据的质量,比较中国儿童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分析与全球估计水平的差异,促进国内、国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卫生部妇社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于2012年10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儿童死亡监测国际专家研讨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Gillian Mellsop)女士、卫生与营养处处长谢若博(Robert Scherpbier)先生、项目官员郭素芳女士,世界卫生组织的Ties Boerma教授,全球儿童卫生流行病组的国际专家Robert E. Black教授和刘莉博士,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综合处处长许宗余,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计处处长伍晓玲,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等国内专家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卫生部妇社司综合处处长许宗余对中国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今后妇幼卫生信息发展的方向和规划。全球儿童卫生流行病组的Robert E. Black教授、刘莉博士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Ties Boerma教授分别就全球儿童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的估计方法、儿童死亡原因的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如何提高在家死亡儿童死因诊断的准确性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国内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儿童死因分类原则以及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中国疾病监测系统及死亡登记系统的有关死亡信息的收集方法等。国内外的专家就如何利用和整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疾病监测和生命监测系统的资料,估计儿童死因,中国儿童死亡监测方法如何与国际接轨,口头尸解法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新生儿死因分类现状、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会议还讨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向和内容。 本次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国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加深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专家对中国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的了解。参会的国际专家对中国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的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会者对儿童死亡监测和死因分类方面存在问题的积极交流和讨论,将促使中国进一步优化儿童死亡监测方法,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会议确定2013年4月将再次召开中国儿童死亡监测的专家研讨会,届时邀请熟悉国际疾病分类的相关专家参会,为中国儿童死亡监测系统提供口头尸解、质量控制和儿童死因分类方面的技术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专家还将对我国的妇幼卫生监测系统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县区、乡镇级监测人员的质控流程和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