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会议于7月19~21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主办,重庆市卫生局承办。卫生部妇社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全国妇幼卫生年报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会议。
卫生部妇社司杨青司长在开幕式中讲话并指出,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经过20年的发展,在全国妇幼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2006年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点扩大到336个监测区县和780多家医院,启动了妇幼卫生三网监测的网络直报系统,并逐步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2006年全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分别为41.1/10万和17.2‰ 。
杨青司长对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工作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二是要加强信息的利用和开发,为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干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要分析数字背后的原因,提高信息的利用能力。三是在信息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后,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数据质量。重点要提高资料采集源头的质量,要抓好新增监测点的质量,要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四是要执行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加大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的投入,建立妇幼卫生信息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制度。各省要高度重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专款专用,管好、用好资金。
会议对2006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主要结果、全国妇幼卫生年报主要结果进行了报告,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稳步下降,这与孕产期保健的加强、产科质量的提高、住院分娩的普及等措施是分不开的。同时,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还比较高,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按照目前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要实现世界千年发展目标尚需时日。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专家就中美合作项目中监测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卫生统计制度改革、全国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做了专题讲座,介绍了中国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策略研究的主要结果。重庆市和武汉市卫生局介绍了本地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经验。与会代表普遍反映会议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收获很大。今后要继续按照卫生部妇社司的要求,汲取经验和教训,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的质量,重视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抓住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时机,夯实妇幼保健基础,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供切实保障。
![]() |
![]() |